本书是在第二版基础上修订而成,第二版曾获评普通高等教育“十一五”国家级规划教材。全书以数学发展的脉络为主线,较为系统地介绍了数学的历史。本书对数学科学的一些重要思想方法及其产生、发展的过程进行了阐述,对涉及的著名数学家的生平和主要工作也作了介绍。在内容的叙述中,既注重历史进程的纵向发展,又注重不同地区数学发展的横向比较,并力求将数学知识与历史史实、数学思想与数学方法、数学科学与数学应用相互渗透。在各章后面,还留给读者一些需要进一步研究相关资料才能完成的问题,以期对于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有
《中国数学大纲》是按时代先后的顺序而编写的断代体的中国数学史著作,在国内(包括港台地区)曾多次印刷,流传较广。此书在1940年还被译成日文出版(岛本一男、薮内清共译,东京生活社)。本书是1958年前最为完整详尽的一部中国数学史,全面介绍了清末以前中国主要的数学著作和数学成就,并为西汉至清末138位数学家作了小传。本书也是李俨先生近40年中国数学史研究成果的系统
数学史与数学教育之间的关系(HPM)是数学教育的一个研究领域,本书内容包括:源流与背景;情感与信念;概念与思想;公式与定理;问题与求解;附加与融合;历史与现实;实践与开发;行动与成长。
本书是翻译版数学史教材。本书主要包含了小学、中学以及大学所涉及的数学内容的历史。本书将数学史按照年代顺序划分成若干时期,每一时期介绍多个专题。本书的前一半内容是讲述直到17世纪末微积分发明为止的这一时期的历史,后半部分内容则介绍18、19和20世纪数学。详细内容可参考目录。本书适合所有对数学的来龙去脉感兴趣的读者。正在学习数学的学生通过本书可以更深入地了解数学的发展过程。教师不仅可以使用本书讲解专门的数学史课程,而且可以在其他和数学相关的课程中使用本书的内容。
本书是翻译版数学史教材。本书主要包含了小学、中学以及大学所涉及的数学内容的历史。本书将数学史按照年代顺序划分成若干时期,每一时期介绍多个专题。本书的前一半内容是讲述直到17世纪末微积分发明为止的这一时期的历史,后半部分内容则介绍18、19和20世纪数学。详细内容可参考目录。
本书是F.克莱因的名著,其内容是作者在临终前一两年给部分同事所作的讲演,而由他的学生们编辑成书。书中介绍了数学科学在19世纪的发展。在本卷(第一卷)中, 克莱因非常详尽而且有批判性地分析了高斯、黎曼、魏尔斯特拉斯、柯西、伽罗瓦等一大批最重要的数学家的数学思想和贡献;同时也介绍了一大批物理学(特别是数学物理学)大师如开尔文、麦克斯韦、亥姆霍兹的思想和业绩;并详细讨论了一些最重要的数学分支(函数论、射影几何、代数几何等)的缘起和前景。
平台介绍|荣誉资质|联系我们|出版社登陆